


2017年3月2日,京东2016年财报出炉,净利润由负转正,盈利达10亿元。京东成功盈利的秘笈是什么?研究发现,独特的自建物流、科技零售、开放平台,升级了用户体验,使京东的交易规模不断快速扩大,而规模优势提升了毛利率,最终让京东的盈利水到渠成。在这个过程中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的科技力量愈益显著。未来十二年,技术进步将在京东的持续增长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。
行业口径:全年交易总额达9392亿元人民币
京东财报显示,2016年全年交易总额(GMV)达到6582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47%。按照行业口径,2016年京东全年交易总额(GMV)达9392亿元人民币。
市场上统计GMV其实有不同的口径,京东财报的口径是排除B2C平台上订单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没有最终销售和递送的订单。
而主要友商曾公布的口径是:下单的所有商品及服务的价值,不管货物是否最终成功售出或者配送,以及是否最终被退回。GMV也包括用户付给商家的运费。但是标价超过10万人民币,以及单日累计交易价值超过100万的商品或服务被从GMV中剔除了。
因为京东最终全年的财报还没有发布,因此京东在2017年的年会上,采用了行业更宽泛的口径标准,说明增长趋势和规模。在京东每次公布季报的时候,其实这两个口径都有公布,只不过行业口径是以备注形式体现,仅供外界在统一标准下统计市场份额及研判趋势的时候使用。
其他数据,2016年第四季度京东营收803亿人民币,同比大涨47%,而早先华尔街平均预期的增长率为40%左右。
京东2016年全年净收入为2602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44%。2016年全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(Non-GAAP)净利润扭亏为盈,达到10亿元人民币。2015年非全年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集团净亏损为9亿元人民币。本财年,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(Non-GAAP)毛利额达到386亿元人民币,较去年同期上涨62%,毛利率也由13.4%稳步攀升至15.2%,规模效应进一步体现。
各品类交易规模均争做行业第一
由规模经济效益带来的毛利率提升,是京东盈利的一大秘笈。京东的战略是迅速做大各品类的交易规模。当该品类的交易额达到一定规模,特别是成为行业第一的时候,就会出现盈利节点,实现盈利。
京东的各个品类,都在贯彻这一思想战略,不断扩大交易规模,争取成为行业第一。目前,家电、电脑、手机品类的销量,京东已经成为国内行业第一。工信部赛迪研究院2月22日发布的《2016中国家电网购分析报告》即显示,京东在2016年已经成为线上线下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商。这些带电产品的的成长过程,正在京东的家居、快消等类别同样推进。京东快消品交易额高速增长,亏损比例迅速缩小,净利润水平逐年改善。
京东图书的交易额与当当网相差无几,根据两家公司的增速预测,京东图书GMV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超越当当。在服装领域,京东已经开始建立自营团队,并以更易标准化的男装作为突破口。
快速扩大交易额是京东的一项重大持久战略。在某个品类迈过盈利节点后,该品类仍要继续迅速扩大规模,持续保持盈利。在加大自营品类交易额的同时,京东同步大力发展第三方卖家,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。
即使如此,实际上京东的毛利率还比竞争对手稍低。谈到这个问题,京东创始人、CEO刘强东认为,如果京东的盈利是建立在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毛利率基础上,说明这家公司是没有竞争力的。他认为,简单分析一下带电产品,只要不能改变自己的成本结构,苏宁将永无翻身之日。
在将所有品类交易额迈向行业第一的过程中,京东不急于或者不打算提高产品、服务价格,而会通过内部调整营销推广策略或利用技术等来实现盈利的目标。
营销推广策略在京东盈利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京东的开普勒计划正在深入推进,通过开放京东生态和电商能力,与基于场景的移动互联网合作伙伴互相“链接”,开普勒项目让消费者“不由自主”地完成商品购买,让消费者在生活服务,母婴,汽车、体育等多元化场景下无痕化购物。京东与腾讯的微信、QQ合作成果显著,用户转化率不断提高,与今日头条的合作早期成果喜人。以墨迹天气为例,在其商城里可以一键下单购物,后面的电商支撑全部由京东完成,实现了无缝下单、一体化体验的天气应用场景购物。
2017年1月,京东又对外宣布了“JD IDEAL”营销方法论,向行业开放京东的营销能力,这是基于京东自身积累的互联网电商的营销能力和经验,进一步向前延伸的举措,有利于带动大量品牌商参与到京东未来的场景化营销之中。
科技零售,人工智能的最强应用者
技术进步是京东盈利转正的强大利器。在京东集团召开的以“科技引领未来”为主题的2017开年大会上,刘强东强调,未来京东将进行全面技术转型,用技术将第一个十二年建立的所有商业模式进行改造,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商业体。未来,京东要把集团所有的产品、业务、服务全面技术化,构建一个以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商业体,实现零售全面智能化、物流全程“无人化”、金融和保险产品全面个性化。
2016年下半年,京东相继成立了主攻智慧物流的X事业部和主攻智能供应链的Y事业部。
对京东和品牌商来说,生产、推荐什么商品,定什么价格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难题。以往品牌商和京东的采销员工,多是凭借经验来选品和定价,然而这就存在着模糊地带,最终的产品和价格未必是最理想的。为此,京东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,把员工的经验、市场动态、竞品信息等各种参数输入机器,形成了京东特有的智能供应链平台,并由此设立了Y事业部。
除了选品和定价之外,库存、补货也是难题,一位采销员工负责100个以下的SKU(产品统一编号的简称)的补货还能够完成,但是超过100个SKU,采销员工就会力不从心。目前京东拥有300万SKU,未来将会达到上千万。如何能够让选品、补货、调价等做到最优,又占用最少人力,是京东研发体系Y事业部的任务。
3月2日,Y事业部首次对外发布了“Y-SMART SC”京东智慧供应链战略,围绕数据挖掘、人工智能、流程再造和技术驱动四个源动力,形成覆盖“商品、价格、计划、库存、协同”五大领域的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。用技术帮助京东商城与合作伙伴解决“卖什么、怎么卖、卖多少、放哪里”的问题。
2017年,Y事业部将重点发力系统自动化商品补货在京东零售中的应用,在消费品、服饰家居、大家电、3C数码四个品类,自动补货系统将覆盖80%以上的采购场景。而从2012年开始,京东的图书品类已经开始自动补货,目前京东智能供应链系统连接了一千多家图书供应商,图书100%实现了自动补货。在这套智能供应链体系中,各SKU销售周期的价格曲线也将做到最优,以实现品牌商、消费者和京东的平衡共赢。
而京东的X事业部,则在着力发展智慧物流,目前的产品包括无人仓、无人机、无人车。京东的无人仓从卸货、搬货、分拣等环节全程无人值守,极大的节省了人力。根据测算,京东无人仓概念若实现,物流成本可大幅降低,生产效率也将提升到现在的两倍,仓储单位面积使用效率,可以提高到5倍以上。
无人机则可以为偏远难以运输的地区送递货物。京东不仅只开展小件无人机运货,还在研发数百公斤大件产品的无人机运货系统。无人车目前则可以在指定路线上,实现货物最后一公里的送达。
未来这些“三无”智能机器产品\,将和Y事业部的智能供应链一起,提升京东的运营效率,降低成本,升级用户体验。
2016年4月份,京东正式推出了云存储和云数据服务,以及四大业务解决方案,涵盖电商、物流、行业和行情服务。京东的采销信息、仓储配送信息、客服售后信息全面数据化,通过大数据、云计算技术,能实现对某一品类商品的市场预测和行业形势展望。京东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、精准推送,能时刻洞悉用户的需求,预测用户的购买行为,从而帮助品牌商实现精准营销、提高供应链效率。
京东利用大数据技术预测各地销量,提前智能分货、布局仓储,大幅度提升了配送效率。依靠此项技术,去年“双十一”当天京东在1小时内便已完成了全国35个大中城双11首单配送。
大数据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,在京东Y事业部和X事业部全面应用,并产生协同效应。在很多互联网企业尚在观望和不知道如何应用人工智能的时候,京东给出了答案。京东的智慧、科技零售,将开放传递给上游制造企业。与竞争对手相比,拥有强大的采销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京东,未来将更加容易赢得上游制造商的青睐。
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
400-600-3737
手机联系:13062625088
微信联系:13062625088
QQ 联系:746583727
地纬招商网-招商投资门户网站
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
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
线上招商推广,线下项目推介
为政府、园区、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
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
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-2 Copyright © 2022 www.zhongguozhaoshang.com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