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了解,金桥焊材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共有60至70条生产线,未来的目标是用智能化生产取代人工,实行24小时“无人化”生产。目前,集团正与光电院进行深度合作,逐步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,实现智能化生产。技术革新不仅使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达到减员、提质、增效的目的,而且通过企业和院所“联姻”,强强联合,实现共赢。
东丽区搭建智能产业平台为契机推进经济发展
一款产自于东丽区的3D打印“月球”灯,是某明星新专辑发布会上送给歌迷的礼物,同时这款“月球”灯还赠予众多国际知名人士。
3D打印“月球”灯,借助灯具表面的浮雕厚薄的透光度不同,而表现出月球表面的凹凸明暗,效果形象生动。过去,利用传统的开模制造方式无法对月球表面纹理进行真实还原,如今3D打印技术可以完成高难度的制作工序。
“我们自主研发的ZeeMaker 3D打印设备,既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又可以量产。”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抗抗说,“目前,我们有100台3D打印设备,同时工作,足可以完成客户订单任务。”目前,3D打印“月球”灯已远销到欧美等国家,实现年产值1000多万元。张抗抗表示:“我们正在研发玻璃、树脂、陶瓷,甚至金属的量产3D打印技术,这样,我们就可以将量产3D打印技术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。”
多年来,东丽区始终坚持科技引领,创新驱动,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建设实体经济、科技创新等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,通过搭载战略产业新契机,众多智能制造“明星”企业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。
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,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,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在中高端消费、创新引领、绿色低碳、共享经济、现代供应链、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、形成新动能。区工信委负责人说:“东丽区落实中国制造2025计划,加强顶层设计,积极部署,今后还将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,推动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,扶持和打造越来越多的明星企业。”
“刚出炉的焊条含有残次品,过去需要人工进行检验。”天津金桥焊材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,“现在,生产线上安装了智能装置,可取代三个三班倒的工人,仅这一项,一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000万元。”
据介绍,该装置是由中科院光电院天津基地研发的,通过高清摄像头自动识别、捕捉并剔除残次品的智能设备,不仅检测精度高于人眼,还提高了三倍的检测效率。
中科院光电院天津基地负责人许东晖说:“目前,我们已拥有56项专利技术,但在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中,遇到资金、资源等多种难题。这次,我们通过东丽区政府牵线搭桥,与金桥集团‘一见钟情’,随后开展多次对接、协商,最终达成合作意向。”
天津金桥焊材集团成立30多年来,一直沿用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生产线。集团负责人说:“几年前,我们就想更换新的生产线,但是苦于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持。现在,家门口就有这样的研发机构,他们研发的高端产品正好解决了我们的生产难题。”
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天津热点新闻版块